您的位置:   网站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有机硅柔软剂:纺织工业的“手感魔法师”

有机硅柔软剂:纺织工业的“手感魔法师”

阅读量:524 img

一、定义与化学本质
有机硅柔软剂是以聚硅氧烷(PDMS)为主链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,通过在硅氧烷骨架上引入甲基、氨基、环氧基、聚醚基等功能性基团,形成具有特殊表面性能的改性聚硅氧烷。其分子结构中的Si-O键能高达452kJ/mol,赋予产品优异的热稳定性,而侧链的有机基团则决定了其与纤维的相互作用方式。例如,氨基改性有机硅通过侧链氨基与棉纤维的羟基形成氢键,在150℃焙烘条件下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使织物弯曲刚度降低60%以上。

二、技术演进与产品迭代
第一代:机械乳化硅油
以二甲基硅油为代表,通过机械乳化形成粒径5-10μm的乳液。这类产品虽能降低纤维摩擦系数,但缺乏反应性基团,耐洗性较差,经3次洗涤后柔软度下降40%。
第二代:羟基封端硅油
在分子链两端引入羟基,可与纤维发生酯化反应。浙江理工大学开发的羟基硅油乳液,在180℃条件下与纤维素反应生成酯键,使棉织物耐洗次数提升至20次,但乳液稳定性不足,易出现漂油现象。
第三代:嵌段改性硅油
采用聚醚-氨基双嵌段结构,如亨斯迈ULTRATEX® UHS产品,通过硅氧烷主链与聚醚侧链的相分离作用,在纤维表面形成亲水-疏水双层结构。该技术使涤纶织物吸水性从3秒提升至0.5秒,同时保持98%的柔软度保留率。

三、环保技术突破
生物基原料应用
昂高Siligen® EH1产品中35%活性成分源自玉米秸秆提取的乙醇,其D4、D5、D6硅氧烷含量低于0.1%,符合REACH法规要求。该产品用于再生涤纶整理时,可降低VOCs排放42%。
闭环生产工艺
德国CHT的TUBINGAL RISE技术采用回收硅氧烷与再生乳化剂,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实现98%的原料循环利用。该工艺每生产1吨柔软剂可减少废水排放15吨,碳足迹降低65%。
低温交联技术
国内企业开发的低温催化体系,可在80℃条件下完成硅油交联反应。相比传统150℃工艺,能耗降低53%,且避免因高温导致的氨基氧化黄变问题,特别适用于浅色织物整理。

四、市场应用格局
2024年全球有机硅柔软剂市场规模达28亿美元,其中嵌段改性产品占比超60%。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国,年需求量突破15万吨,德美化工、润禾材料等企业占据45%市场份额。在高端领域,亨斯迈的氨基-环氧共聚硅油已应用于Lululemon运动面料,使织物弹性模量降低至0.8MPa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为您推荐

    在线QQ咨询,点这里

    QQ咨询

    微信服务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