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   网站首页    公司新闻    有机硅市场持续低迷的多维解析

有机硅市场持续低迷的多维解析

阅读量:537 img

一、供需失衡: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双重挤压
产能扩张失控: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,2023年DMC(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)产能已达289万吨,且头部企业仍在布局新项目。然而,下游应用领域增速未能匹配产能释放节奏,导致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。以光伏领域为例,尽管2021-2024年光伏组件产量年均增长超40%,但有机硅密封胶等配套材料需求增速滞后,叠加行业库存高企,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。

需求端结构性萎缩:传统应用领域如建筑、纺织等受房地产下行和出口疲软影响,需求持续萎缩。新兴领域虽保持增长,但难以消化过剩产能。例如,新能源汽车对有机硅导热材料的需求年均增长15%,但占比不足总需求的5%,难以扭转整体颓势。

二、成本压力: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利润空间压缩
上游金属硅价格崩塌:作为有机硅核心原料,工业硅价格自2023年起持续下跌,2025年上半年均价较2024年同期下降25%。表面看成本降低应利好企业,但实际因需求疲软,有机硅产品价格跌幅更深,导致行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例如,DMC价格从2021年峰值6万元/吨跌至2025年中的1.4万元/吨,跌幅达77%,而同期金属硅价格跌幅仅55%。

能源与环保成本攀升:尽管金属硅价格下降,但有机硅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成本因环保政策趋严持续上升。例如,新疆地区企业需投入额外资金建设脱硫脱硝设备,单吨生产成本增加约800元,进一步侵蚀利润。

三、国际形势: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冲击
出口受阻与内卷加剧:2025年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导致中国有机硅出口量同比下降10.29%,海外市场需求萎缩迫使企业转战国内市场,加剧内卷竞争。同时,欧盟REACH法规等贸易壁垒提高产品准入门槛,部分企业为符合标准被迫增加检测成本,削弱价格竞争力。

地缘政治扰动供应链: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,部分国际有机硅企业减产,但中国出口并未因此受益,反而因全球制造业PMI下行导致需求整体疲软。此外,东南亚基建复苏和印度电子制造崛起虽提供新市场,但短期内难以弥补欧美需求缺口。

为您推荐

    在线QQ咨询,点这里

    QQ咨询

    微信服务号